皮脂腺痣

皮脂腺痣

概述:皮脂腺痣(nevus sebaceus) 是皮肤中皮脂腺异常增多所致的增生性疾病。亦称皮脂腺错构瘤、器官样痣、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等。本病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。好发于头面部。局部肿物呈淡黄色,有扩大的皮脂腺开口是本病的特征。手术切除可靠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本病为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,以皮肤中皮脂腺增多为主,表皮、其他皮肤附属器和真皮也参与其形成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皮脂腺痣的病理变化因病史长短而异。在婴儿和童年,病史中皮脂腺发育不良,不能辨认出大汗腺。表皮轻度增生,可见小毛囊及未分化的上皮细胞索条或胚芽。到青年发育期,皮损中可见大量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皮脂腺,其上方的表皮往往呈乳头瘤样增生,可见棘层肥厚。在皮脂腺小叶下方,可见异位的大汗腺。在老年患者的皮损中,表皮多呈疣状增生,有时可见皮脂腺呈肿瘤样增生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呈限局性稍隆起的斑块,黄或黄褐色,儿童期表面光滑,蜡样外观,缓慢增大。青春期皮损肥厚呈疣状,有密集乳头瘤样隆起,边缘清楚(图1)。常为单个,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。本病常发生于出生时或幼儿期,好发于头皮、面部、颈部。发生于头部者,部分或完全秃发。偶亦见皮损呈多发,泛发性斑块,有些呈线状排列。老年期有些皮损呈结节状增殖,可继发其他附件肿瘤,如生乳头汗腺囊腺瘤,其次如结节性汗腺瘤、汗管瘤、皮脂腺上皮瘤、基底细胞上皮瘤等。偶亦见发生鳞状细胞癌,顶泌汗腺癌,合并局部淋巴结或全身转移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组织病理检查,可见病损组织中皮脂腺增多,伴有表皮及其附属器发育异常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
    1.病人早年在头皮及面部出现圆形、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、黄褐或红褐色丘疹,应考虑本病。
    2.组织病理检查  若见病变组织中皮脂腺增多,伴有表皮及其附属器发育异常,可确诊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临床上应注意与黄色瘤、幼年性黄色肉芽肿、良性幼年黑瘤、毛母质瘤、疣状痣等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  1.非手术治疗  冷冻、电灼、电干燥术、CO2激光。
    2.手术治疗  手术切除要足够深,达大汗腺部位,效果可靠。亦可行刮除术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本病为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病,预后良好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